山西开展“六大提升行动”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4月1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3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市场主体提升年”。3月24日,省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印发《山西省2023年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4月13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动员部署会。为帮助大家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及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
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副组长李东洪;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闫中立;
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余胜华;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任素芬;
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少卿;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樊伟强;
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连建林。
请他们介绍2023年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东洪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副组长李东洪: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部署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持续优化“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厚植发展“沃土”,明确提出“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的目标。2022年,我省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制定实施“1+1+8+1”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十大平台”建设,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97.9万户,同比增长26.1%;涉税市场主体182.1万户,增长32.1%;新登记市场主体103.8万户,增长1倍;企业数首次突破100万户大关,达到107.1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首次突破100户,达到114户。在各种超预期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下,市场主体逆势快速增长,实现了“量质齐升”。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市场主体提升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作出重要部署,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本年度重点工作。4月13日,省政府又召开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动员部署会议,金湘军省长对市场主体提升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要聚焦聚力“五抓五提升”,推动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好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山西省2023年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并予以印发。
下面,我就《行动计划》的内容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工作目标
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主题是“提升”。在去年全省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我们统筹考虑发展趋势和预期目标,围绕“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十二字方针,确定了今年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16%左右的合理区间,总体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年底前,力争市场主体净增64万户左右,其中企业净增21万户左右。
在结构上,持续调整优化。市场主体多元发展,企业梯次培育成效显著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十大平台”市场主体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年底前,力争全省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达到28%左右,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达到36户左右,超过上年全国平均水平。
在质量和效益上,实现大幅跃升。企业对GDP增长及税收、就业增加的贡献率不断攀升,市场主体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年底前,力争涉税市场主体占比达到47%左右。
二、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重点安排了6个方面提升行动,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提速扩量、提档升级。
一是开展个体工商户转型提升行动。主要是“两落实一强化”。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及我省具体措施,构建保险保障扶持模式,提高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落实“个转企”相关奖补政策,转企后三年内仍享受原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政策。强化“个转企”支持力度,健全完善“个转企”培育机制,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企转型发展,力争全省新培育“个转企”2000户。
二是开展“小升规”培育提升行动。主要是“三个建立”。建立完善“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督促落实“小升规”企业首次入规、持续在规奖励资金精准直达。建立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重点企业名录,培育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现代流通骨干企业、中小商贸企业。建立服务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落实山西省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快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力争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净增800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突破1.2万家。
三是开展“规改股”培育提升行动。主要是“两个引导”。引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快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引导有条件的新设企业,直接注册股份制公司。力争新培育100家企业进入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程序。
四是开展“股上市”培育提升行动。主要是“三个加大”。加大资源库优化力度,落实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加大入企服务力度,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政策宣传、专题培训、上市辅导等服务。加大资本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县域工程强基扩面到80个县区以上,引导县域企业在“晋兴板”挂牌。
五是开展“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主要包括“三项机制”。健全协同联动机制,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链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配套合作。建立孵化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贯彻企业扶持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力争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少于3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六是开展“十大平台”集聚提升行动。主要包括10项举措。巩固提升链长制延链强链、专业镇梯次培育。重点打造乡村e镇、文旅康养集聚区、高水平“双创”平台,重点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打造城市“烟火气”集聚区、开发区升级版,持续推进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力争“十大平台”集聚市场主体40万户左右,推动市场主体集聚效应加速释放,让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三、组织保障
共安排6项任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三是强化调查研究,四是强化助企纾困,五是强化督导督办,六是强化考核评估。
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按照“五抓五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凝聚各级各部门抓落实的工作合力,抓细抓具体、抓实抓到底,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持续推动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谢谢大家!
马学英:
谢谢李东洪局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新社记者:
请问我省目前在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方面有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推动双创平台提质升级?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闫中立: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孵化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加强试点示范,全省双创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双创全链条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围绕项目发展种子期、成熟期、扩张期等不同阶段的空间需求,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等各类双创载体,提供“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双创全要素服务,逐步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设省级及以上孵化平台696个,入驻企业4万余家,有效降低了广大创客群体创新创业成本。
二是创新创业主体量质齐升。制定落实创新创业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施30条,双创主体数量显著增长。2022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6.4%,比全省市场主体增长快0.3个百分点。同时,质量也在明显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82户,同比增长9.2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3户,同比增长54.3%。
三是智创城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已建成11个智创城。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在日益凸显。截至2022年底,已入驻企业1161家,同比增长27.7%。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661项,同比增长43%;引入基金44只,同比增长57%;引入产业化项目176个,同比增长48%。各智创城创新形式丰富多样。智创城1号形成了“科创飞地”模式,智创城2号形成了“带土移植”资源导入模式,智创城3号形成了“研发+生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全省智创城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是大力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对于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累计给予补助资金1.12亿元,持续优化双创生态环境,着力增加要素供给,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高地,形成了一批创新创业模式。大力布局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截至2022年底,已建设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41家。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和可靠性验证等活动提供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双创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着力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加快推进智创城产城融合、功能提升。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在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上发力。今年我委将从部门预算中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服务平台,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产品检测、资金需求、规模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增强产业集聚粘合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在推动智创城功能提升上发力。研究制定智创城评估管理办法,推动建设集创业规划咨询、技术检验检测、创投金融投资、市场渠道拓展等一站式双创服务平台,形成“商务+规划+技术+金融+市场”的高能级孵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功能,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在双创平台建设上发力。发挥好全省双创领导小组牵头单位作用,推动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平台和孵化平台。2023年新增3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省级众创空间、20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工作调度,推动双创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项目资金支持上发力。今年我委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智创城和双创示范基地内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单个智创城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区域类示范基地的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高校科研院所类示范基地、企业类示范基地的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通过支持一批公益性强、服务范围大、带动作用强的双创平台项目,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近年来,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优质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请问,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净增目标是什么?另外,在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和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上有哪些举措?
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余胜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是持续性培育工业经济新骨干的根本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2022年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662户,为厚植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下良好基础。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破万家硬核任务,2023年我们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净增800户,并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惠企,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等政策举措,提高惠企政策落实精准性实效性。二是拓展升规渠道,助力规下工业企业成长壮大升规、同类企业兼并重组升规、工业个体转企升规、已达规企业主动升规、新开工企业投产达效升规、其他行业企业转专业升规。三是优化服务帮扶,组织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开展摸底调查、入企服务,帮助“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化解痛点、破解难点,稳岗稳产、达产达效。四是落实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十四五”末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万家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水平和执行力。
关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面。近年来,我们打造了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梯度培育、转型上市等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了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上链赋能等全方位服务格局。今年已培育公告了96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3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3家。一个涵盖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提高政策惠及面。二是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优质中小企业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工作体系,分类型分阶段强化精准服务。三是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四是推动产学研供需双向“揭榜”,建立专利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五是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定制专属金融产品,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六是落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作配套签约活动,推动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七是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服务水平,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加强载体服务支撑。谢谢!
新华网记者:
链长制和专业镇作为集聚市场主体的重要载体和推动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请介绍下在支持链长制和专业镇发展上有哪些具体政策举措?
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余胜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链长制和专业镇,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是集聚市场主体的两大平台。2022年,我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市场主体2200多户,营收总额突破3800亿元。我省首批建设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等十大省级特色专业镇,全省各类专业镇达到262个,集聚市场主体5500多户,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下一步,在支持链长制工作上,我们将以巩固提升链长制延链强链为重点,全力推动四项任务。一是强化链长办综合协调、日常调度作用,制定出台《山西省重点产业链2023年工作方案》,强化重点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属地责任落实,不断完善链长制高位推动、高位协调、高位督办的工作机制。二是印发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发挥财政资金对重点产业链培育的引导作用,从企业培育壮大、关键环节招引、协作配套提升、公共平台服务4大领域10个方面对产业链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激励“链主”企业以商招商,吸引产业链配套企业加速落地。三是推行“政府+园区+链主”产业链招商模式。推动政府、开发区、“链主”企业三方协同发力,围绕产业链短板,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吸纳业内一流制造商和研发机构,补齐产业链短板。四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头部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体系,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关联市场主体3000户左右,整体营收达到4600亿元。
在支持专业镇发展上,我们将以巩固提升专业镇梯次培育为重点,大力实施四项举措。一是制定《山西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8大专项行动,30条落实举措。实施省级重点专业镇考评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推动省级重点专业镇奋勇争先、率先发展,全力打造样板标杆。推动各市因地制宜制定专业镇培育方案政策。支持省级十大专业镇编制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实施梯次培育,开展省级专业镇评选认定,新认定省级专业镇5个以上,推动各市培育认定市级专业镇20个以上。聚焦增量培育,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遴选一批产业园区,推动家具、灯饰、瓷砖、箱包、酒店用品等专业镇布局。三是强化资金激励。首批培育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已按每个专业镇5000万元标准预拨,为体现资金“奖优扶强”,强化资金激励,我们已制定实施《关于首批培育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意见》,明确资金按照《山西省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的使用方向安排支出。四是聚焦统筹协同职能,形成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市县政府切实担负起推动专业镇发展的主要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推动;协调省专业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用足用好本部门的支持举措,推动首批省级专业镇发展壮大;加强市县对口部门工作指导,安排部署本领域推动专业镇发展工作任务。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主体倍增“十大平台”之一。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市场主体集聚提升?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
感谢记者的提问。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是构建农业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力量,也是全面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硬核支撑。我省农业产业化主体发育不足,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滞后,全省进入全国百强龙头企业仅有两家。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26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仅为2.1:1,低于全国2.5:1的水平。去年以来,我们落实市场主体建设年的决策部署,优化创设了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全省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850家,增长28%。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省级龙头企业826家。今年我们继续落实市场主体提升年工作部署,内强素质、外强能力,扎实推进龙头企业量质齐升。
一是积极构建主体倍增矩阵。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梯次培育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小农户发展。力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超过900家。创建10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的主体矩阵。
二是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实施加工业补短板行动计划,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龙头就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支持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当链主。补链条就是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标准化原料基地,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兴业态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新建一批冷藏保鲜设施,构建体系化物流网络。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特优农业专业镇主体集聚、产业发展。树品牌就是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的路径,提升“有机旱作·晋品”的品牌影响力,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整合产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大对农业市场主体的扶持。按照产业园项目补助1亿元,产业集群补助2亿元,产业强镇补助1000万元。在推进临猗、平顺、榆次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晋南苹果、山西中药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建设的同时,新创建1个国家产业园、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安排龙头企业补助资金1.5亿元,新注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奖补资金2000万元,创设优化政策,精准服务主体。
总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场主体提升年的决策部署,扛牢政治责任,强化调查研究,创优营商环境,全力助企纾困,全面激发农业市场主体新活力。谢谢!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乡村e镇作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十大平台之一,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深入推进?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任素芬:
感谢记者的提问。在全省培育100个乡村e镇,是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重点打造的十大平台之一。省商务厅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立足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大力支持乡村e镇建设,目前已建成电商产品展示体验中心71个,物流配送中心74个,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82个,培育和引进电商龙头企业202家,打造区域电商公共品牌82个、“小而美”特色产品自主品牌367个,培育网红和本地企业负责人2529人,带动就业3.8万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省已完成第一批30个乡村e镇验收工作,并对第二批乡村e镇建设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预计到今年年底,乡村e镇集聚市场主体数量将由2022年底的2746家增长至5270家。
下一步,按照“市场主体提升年”工作部署,省商务厅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乡村e镇建设。
一是加快健全农村快递物流网络。推动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引导邮政、快递、物流、商贸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建立完善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推动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谋划建设电商“云仓”类项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二是加快“产业+电商”融合发展。发挥乡村e镇在品牌策划、流通渠道、网络销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升电商产业化、产业电商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能力,开发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的消费品,打造一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本土网络品牌。
三是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依托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加大对本土电商带头人、本地网红的培养力度,组织开展“数商青年”电商云课培训、“灯塔计划”专业电商人才培训,提升本土直播机构业态创新能力、服务运营能力和网红带货能力。
四是提升电商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产品网货化、标准化、营销策划等服务能力,完善电商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以龙头电商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条,带动商贸流通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电商服务企业集聚发展。
五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召开全省乡村e镇建设现场会,学习借鉴“产业+电商+配套”的先进经验做法,总结推广泽州的“文旅+电商”模式、隰县、平顺、武乡的“电商扶贫”模式、晋南的“本地产品+集散+电商”模式,确保乡村e镇可持续发展。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我省开发区建设方面,围绕市场主体提升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任素芬: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几年,全省开发区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持续集聚转型发展磅礴动力,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创优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区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不断彰显。2023年,预计全省工业类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将新增100个,“四上”企业将新增600个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高质量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一是继续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以“三个一批”活动为引领,引导企业、项目、资源、要素加快向开发区集中,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同时强化“三个一批”项目跟踪调度和评价管理,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好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更多项目尽早开工投产达效,推动更多市场主体落地发展、投资兴业。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开发区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工业类开发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支持开发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开发区培育引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持开发区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高成长性企业服务机构。用好中小企业园建设资金,有效提升已授牌的开发区中小企业园区建设水平,同步开展2023年度中小企业园创建申报工作,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引导更多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链式发展。
三是持续深化“三项改革”集成效应。进一步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动单项改革推进措施优化完善。加大“承诺制”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提高信用监管质量。高标准兑现政府统一服务事项,工业类开发区全部完成区域评价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地”储备,构建“地等项目”格局,工业类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建立“全代办”标准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全代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以“三项改革”为重要抓手,为各类市场主体来晋发展、入区发展营造更优更活的营商环境。谢谢!
山西晚报记者:
文旅康养集聚区如何涵养文旅康养市场主体?
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少卿:
感谢记者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工作部署,加快把文旅康养产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促进文旅康养市场主体提升发展,今年,省文旅厅按照“先行先试、分类培育、示范引领”的工作原则,推动10个县(市、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市场主体活跃、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集聚程度高、具有经济支柱效应的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在涵养市场主体发展方面,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夯实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和建设一批文旅康养景区、特色民宿、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旅康养示范区等支撑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大力推动资源活化、体验优化、服务信息化,在文旅康养领域提升品质、丰富业态、完善服务,着力打造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二是优化要素市场环境。大力促进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进一步完善文旅康养领域的要素市场,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创新业态发展,集聚一批活跃的、具有成长潜力市场主体。推动文旅康养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引导中小文旅康养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文旅康养集聚区涵养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能力。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以全域旅游理念配套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风景道、自驾道、运动道、休闲道等交通设施,完善游客集散、导游导览、自驾服务、公共交通、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推进5G信号全覆盖,建设综合性智慧旅游服务和监管平台,带动区域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对文旅康养集聚区进行财政资金奖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文旅康养设施。持续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和支持力度,引导各地出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支持政策,注重政策协同,集聚政策合力,抓好政策落实,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个体工商户转型提升行动里提到全省要开展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工作,能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樊伟强:
感谢记者的提问。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因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和营业中断,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产和持续经营。按照“稳就业、保主体、纾困助力”“应保尽保、应赔尽赔”的原则,我们将开展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扶持工作,主要有四项保险内容:一是持续经营保障险。保障因除个人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等原因之外的因素,特别是外部事件影响,造成生产停顿或营业中断而带来的间接损失;二是经营期间财产损失险。保障因常见意外事故(盗窃、火灾、爆炸等)或自然灾害(暴雨、洪水等)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三是人员伤亡责任险。保障在经营场所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经营者及雇员伤亡;四是公众责任险。保障第三者人员在经营场所发生的意外伤亡或者财产损失。通过发挥上述四项保险内容的保障作用,促进个体工商户量质齐升,从而进一步实现稳市场、稳就业、保民生、保主体。在此,感谢各界媒体对我们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的关心、关注,我们将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抓好个体工商户服务工作。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提出实施六大行动,拿出了许多硬招实招,大大提振了市场主体经营信心。当前市场主体比较关心的是,如何抓好落实,如何强化政策兑现?
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连建林: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促进市场主体提升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当前,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必须锚定目标,一抓到底。为确保一系列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有效激发全社会投资兴业热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聚焦聚力“五抓五提升”,狠抓各项政策落实,重点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在强化统筹推动上精准发力。统筹全省各级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力量,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工作专班要会同相关部门对照“48”条、“78”条和营商环境3.0版改革,细化2023年度工作任务举措,梳理形成市场主体倍增、要素保障措施和营商环境创新提升重点任务“三清单”,实施台账式闭环管理,定期调度,打表推进。推动省有关部门对照《行动计划》,制定细化举措,锚定全年目标,倒排工期、靶向施策。督导各市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方案,压紧压实推动落实的主体责任,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全面推进的全省“一盘棋”工作格局。
二是在强化政策落地上精准发力。重点是“三紧盯”“两突出”。紧盯“六项行动”是否有效开展、紧盯“三清单”是否全面落实、紧盯市场主体奖补政策是否全部兑现。突出做好政策评估,今年工作专班要在加强督导推动的基础上,开展两次政策落实情况综合评估,清晰掌握哪些政策落实了、落实到位了没有、没落实的原因在哪里。突出运用好通报机制,对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政策落实好的,予以表扬;对落实不到位、奖补不到账、承诺不兑现的,通报督促,并进行重点督导推动。我们就是要持续深化抓落实的精准性、精细化、精确度,盯住那些不落实的人和事不放,持续跟踪督导,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惠企政策的实惠。
三是在强化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重点是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深化实施我省3.0版改革,为市场主体发展厚植沃土。引导推动各市各有关部门围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大胆试验、大胆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开展差异化探索、特色化改革,及时总结“点”上的典型经验,带动“面”上的复制推广,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包容审慎监管”“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等一批突破性改革举措全面落地,持续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四是在强化为企服务上精准发力。要把为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督导推动的重点。各级工作专班要主动下沉,多到一线,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主动倾听企业呼声,建立市场主体诉求问题台账,跨区域重大问题由省专班协调督办,最大力度帮助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综合运用好“12345”热线“回访+督办”机制,妥善解决好市场主体反映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永不下线”的精准服务。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力争今年6月份上线运行,实现全省各类奖补资金“一键直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
五是在强化考核导向上精准发力。坚持以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质量为导向,优化完善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体系。紧紧围绕“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把企业占比、涉税市场主体占比等反映“质”的指标作为衡量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水平建设“十大平台”、高质量培育市场主体、高效率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高标准提升市场主体便利度及充分体现市场主体实际感受等多个维度,设置考核指标。对各级各部门具有首创性、领先性、唯一性的改革创新典型经验以及列入国家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予以重点考量和体现。鼓励和引导各级各部门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推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有力推动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八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